火焰的召唤余烬位置(火焰的召唤)

 

根据测算,一般垃圾处理费补贴在60~80元/t就有赢利空间。

审议现场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汉江的生态基流27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条例修订草案,省人大常委和市州列席代表纷纷提出真知灼见,包括平衡汉江的保护与发展关系,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饮用水源保护、生态基流、固体废物处理焚烧机制等。保护汉江生态,需要注意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问题,尤其是在丹江口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量明显减少,曾经流量大稀释污染物的作用强,但现在受流量影响部分支流还有水华现象发生。

火焰的召唤余烬位置(火焰的召唤)

制定汉江发展负面清单 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吕文艳介绍,汉江沿线城市均将汉江干流或支流作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草案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防范制度,而且管控措施更加严格,如规定了负面清单管理、船舶水污染防治、城乡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制度等。尤其是枯水期,中下游水量减少,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像十堰的泗河、荆门的竹皮河等支流污染情况就会加重,有的还发生过水华情况。针对目前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方面存在的补偿机制落实不到位,上下游跨界地区生态补偿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修订草案提出,参照财政部相关指导性文件,规定省政府应当支持汉江流域地方人民政府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以及困难地区转移支付的支持。有代表在审议条例时认为,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环保意识、环保要求的改变,时隔19年再次修订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条例是非常有必要的。违反这一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汉江经济带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汉江大坝以下区域流量小,当前专家学者也认为水电站越少越好。这也是继今年9月湖北出台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之后,对长江在我省的另一大支流立法保护升级。为此,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10部门以及京津冀晋鲁豫、长三角、汾渭平原等相关地方省政府联合发布了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污染防治必须依法依规尽管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形势非常不利,但是,《方案》亦不允许违法蛮干。这位负责人指出,在保障农民居民清洁取暖温暖过冬方面,《方案》明确了多项政策措施。据他介绍,目标主要是依据各城市上个秋冬季PM2.5浓度值与过去两个秋冬季累计下降幅度分别进行分档,设定各档改善目标,上个秋冬季PM2.5浓度越高、累计下降幅度越小、本秋冬季目标越高。就空气改善目标的确定原则,这位负责人指出,改善目标的确定是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总要求,既考虑与打赢蓝天保卫战目标相衔接,又充分考虑各地工作实际和可操作性。

这位负责人说,2018-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6.5%,重污染天数同比增加36.8%。这位负责人表示,秋冬季期间,生态环境部将每月通报各地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对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不到时序进度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城市下发预警通知函;对每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不到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或空气质量指数(AQI)持续爆表的城市,公开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未能完成终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未按期完成的城市,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实行区域环评限批。

火焰的召唤余烬位置(火焰的召唤)

同时,适当考虑各城市减排潜力,污染重的多削减,改善幅度小的多削减,重点城市多削减。据介绍,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测显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极有可能成为史上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之一。目前,京津冀等北方地区已经正式进入采暖季。《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方案》中,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均没有涉及。

《方案》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长三角以及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这位负责人说,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点督察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一刀切等乱作为,甚至失职失责等问题。清洁取暖也要温暖过冬在明确大气质量改善的同时,如何保障农村居民既要清洁取暖又要温暖过冬,一直以来都是个难点。同时,《方案》提出,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抵消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有可能确保年度目标完成。生态环境部指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直接影响2020年目标的实现。

火焰的召唤余烬位置(火焰的召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本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力度,重点用于散煤治理、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整治、运输结构调整、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等领域。核心阅读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10部门以及京津冀晋鲁豫、长三角、汾渭平原等相关地方省级政府联合发布了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在他看来,不利的气候条件进一步增加了约束性指标完不成的风险。受此影响,今年秋冬季北方风速小,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偏弱,可能出现雾霾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的情况。随着采暖季的到来,这些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为此,《方案》提出进一步强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与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积极性。三项改善目标之和作为城市的空气质量总目标。这位负责人说,在清洁取暖推进中,要坚持五个原则,其中第一原则是坚持统筹协调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二是坚持以供定需、以气定改,根据天然气签订合同量确定煤改气户数;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施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四是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五是在新的取暖方式没有稳定供应前,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

这位负责人指出,《方案》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环境问题突出,且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地区作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点。这位负责人指出,抓好秋冬季污染治理,就抓住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牛鼻子,因此要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三大重点区域目标确定在采暖季到来之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长三角、汾渭平原等三大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均已发布。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他说,《方案》坚决反对一刀切。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尽管重点区域今冬明春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但是,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一刀切,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

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目标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目标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年、关键年如非电工业行业综合治理、机动车尤其是柴油机排放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以及农业氨排放控制仍为突出问题。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1907956116。

抓住低碳经济源头郝吉明坦言,当前主要污染物和相关行业的污染防治仍存在薄弱环节。这一史上最严格的清洁空气政策提出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并指出到2017年要达成三个目标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其中,郝吉明领衔的团队评估了20132017年间中国PM2.5污染改善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逐一定量了大气十条中各项政策的贡献。同时,下大力气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降低高耗能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大气污染成因之复杂、治理之困难,在世界上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为全面评估大气十条的落实成效,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了相关评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另一方面,全国大气臭氧污染增速加快,诸多城市群空气质量管理进入PM2.5和臭氧协同防治的深水区。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说。此外,通过大气十条主要政策实施,全国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4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800万吨,一次PM2.5排放350万吨。总体上,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大气污染物削减潜力还有待大力释放,并逐步成为空气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

对此,贺克斌建议,应进一步实施更加严格的非电工业行业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尽快启动国家柴油机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国家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工程,降低PM2.5和臭氧的前体物排放量,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污染。这些变化得到可靠且科学的数据证实,确实说明它的各项政策方向正确,执行有力,效果显著。

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各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的一项研究。他们在文中指出:2017年全国338个城市中尚有64 %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不达标,PM2.5污染防控依然任重道远。

张强说,一方面,目前空气污染治理进入爬坡过坎阶段,末端治理的红利逐渐收窄,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北京市2017年PM2.5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微克降到58微克,实现了国内外普遍认为难以完成的目标。

推荐文章